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,矿井外部漏风如同看不见的“隐形杀手”,不仅增加了通风能耗,还可能引发瓦斯积聚等隐患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上社公司自主研发静压差法精准测定矿井外部漏风率技术,借助流体力学原理,创新测量手段,实现对漏风问题精准“狙击”,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全新的通风安全解决方案。
这项技术的核心奥秘藏在“压力差”里。技术团队在通风机外壳(Ⅰ截面)和叶轮段(Ⅱ截面)设置特制静压孔,利用流体变径时动压与静压转化的物理规律,通过测量两个截面的静压差,结合全压相等、风量相同的原理,就能快速计算出漏风率。“就像给矿井做CT扫描,再细微的漏风点都能精准定位。”技术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。
传统的风量平衡法、机械式风表测量等老办法或依赖人工估算,误差较大;或需接触风流测量,存在安全风险。静压差法采用高精度压差传感器,能捕捉到微小的压力变化,使测量误差缩小60%以上。更关键的是,这套系统实现了非接触式自动监测,24小时不间断“盯梢”,彻底告别了人工爬高测量的危险操作。
在杨家沟回风立井的试点应用中,新技术交出亮眼成绩单,首次实现矿井漏风数据的连续、实时监测,为通风管理提供了精准的“数字画像”。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后台,能第一时间掌握漏风动态,及时调整通风策略。“以前靠经验判断,现在有了‘数据大脑’,决策更科学。”矿通风队队长感慨地说。
这套装置利用静压管、“U”型压差计等简易装置搭建而成,安装便捷且可重复使用。随着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迭代升级,未来测量精度还将进一步提升,适用范围也将覆盖各类规模矿井。这项创新技术不仅为上社公司自身筑牢矿井通风安全防线,还为破解类似漏风难题提供了成功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