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团要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集团要闻 - 正文

同忻煤矿公司“四维联动”守护矿井“呼吸命脉”

打印本页

字号:

日期:2025-07-22

来源:QY球友会网站

  同忻煤矿公司将通风工作纳入全公司安全管理核心体系,通过“制度设计+人才培育+数字管控+文化浸润”四维联动,构建起覆盖全流程、贯穿各环节的通风安全防护网,全力守护千米井下“呼吸命脉”。

铁律标准 加强制度“硬约束”

  “8317面是全公司生产衔接的下一个主力工作面,通风系统倒换必须精确到‘分钟级’。”该公司工作面通风系统布局优化研讨会上,通风部部长刘林为在场所有管理、技术人员划出“基准线”。

  为确保工作面搬家稳装时通风系统稳固、安全、高效,该公司将系统设计优化列为“星标工程”,组织通风部、生产部、调度室联合攻关。

  “我们模拟了3种通风方案,重点解决巷道贯通时的风量突变问题……”每一次研讨会上,通风部技术人员都会给出最新问题的解决方案。

  经过7轮研讨,《8317面调整通风系统方案》才最终出炉,明确了工程队48小时内完成风门构筑、抽采队72小时完成管路稳设的“硬指标”。

  该公司以《“一通三防”管理制度》为基础,从通风设施安装的“最高标准”误差要求,到瓦斯检查的“三签字”制度,不断精细矿井通风、防尘、爆破、仪器管理等各项操作标准和规范。安全副总经理吕文陵在制度宣贯会上强调:“每一项标准都是用血的教训写成的,必须成为全员行动的‘铁律’。”

经验传承 树起“哨兵”英雄榜

  “风机开停状态正常,风筒连接牢固,确认完毕。”在8317工作面,抽采队老班长张忠忠带领新员工小陈进行“手指口述”安全确认。这是该公司大力推行的岗位风险确认法,要求员工上岗前必须对本岗位安全要点“说清楚、指明白”。

  班前会上,通风部瓦检员陈礼寅举着瓦斯检测仪演示:“数值超过1.0%就要立即撤人,这是安全工作的‘底线’。”

  每周三的集中学习和每周四的领导干部基层宣讲,是所有员工都特别珍惜的“充电时间”,行业专家会讲解智能通风系统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最新知识,技术骨干在现场演示钻孔施工技巧和安全工作注意事项,新老员工结成“师徒对子”,在实操中传承经验。

  为激活全员参与热情,公司设立“隐患排查英雄榜”。5月12日,注水队员工高进守在巡检中发现一处隐蔽漏风点,避免了一次通风事故,公司当即奖励了他。

  “大家现在下井都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,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还不忘排查隐患。”通风部王强展示着隐患治理台账。

数字管控 智慧赋能“新安全”

  “风门闭锁装置必须当天整改到位。”通风部陈雪松在井下现场指着监测数据严肃说道。作为标准化建设的“操盘手”,他每周带队开展“地毯式”巡检,对通风巷道变形、风桥漏风等问题实行“清单化”管理。在5314回风巷,新投用的智能风窗正在自动调节风量,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风速、风压数据。“现在通过通风智能监测系统,全公司80多个通风测点数据实时上传,哪里有异常就实时预警。”技术工程师李林介绍道。

  为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,该公司定期组织召开标准化现场观摩会。在8212工作面通风抽采硐室,整洁的管路标识、规范的记录台账成为“样板”。抽采队队长张玉峰现场分享经验:“我们把每根管路编号,责任到人,就像给设备上了‘户口’。”这种“以点带面”的模式,推动全公司通风设施完好率从95%提升至99.2%。

文化为笔 绘出多样“平安符”

  “爸爸,你下井一定要戴好安全帽。”瓦斯检查工赵大伟看着女儿画的安全漫画,眼眶湿润了。

  持续了十多年的“安全家书”“亲情嘱安全”“安全联保责任书”等活动,让每一位员工都把“我要安全”的意识刻在脑海深处。

  井口服务站,通风部“安全标兵”的照片格外醒目,他们中有连续5年零违章的老员工,也有创新通风技术的青年骨干,他们激励着员工在安全工作中创佳绩、立新功。

  从制度执行的严谨认真到学习培育的经验传承,从数字管控的全面助力到文化浸润的意识提升,同忻煤矿公司用“四维联动”守护矿井“呼吸命脉”,保障员工生命安全。

( 作者:沈冀荣 李文斌 责编:杨莉 )